关于我市旅游营销工作情况的调研报告
为进一步做好我市旅游营销工作、助推我市文化旅游首位产业发展,根据2020年市人大常委会工作要点安排,6月中旬,常委会成立调研组就我市旅游营销工作进行了专题调研。调研期间,我们听取了文旅体局有关情况汇报,召开了涉旅部门、乡镇、企业负责人参加的座谈会,并赴霍山县学习考察全域旅游及旅游营销工作,比较全面地了解了我市旅游营销工作成效、存在的困难和下一步工作思路以及霍山县全域旅游及旅游营销工作情况。现将调研情况报告如下:
一、主要工作及成效
近年来,我市以天柱山为龙头,以“一体两翼”为抓手,以“大营销”思路实施“大旅游”战略,坚持“形象宣传与产品营销并重,传统媒体与新兴媒体齐抓”,不断创新营销方式,实施“1456”旅游宣传营销工程,大力拓展旅游客源市场,潜山全域旅游知名度和美誉度进一步提升。
(一)强化形象宣传,提高旅游知名度
一是加大平面媒体宣传力度。通过在央视、高铁站、城市公交巴士、星级酒店等平台或场所投放天柱山旅游宣传广告,开展高铁、地铁冠名,深化与《中国旅游报》《美丽中国行•大爱天柱山》等报刊及微纪录片栏目组合作,加大潜山及天柱山旅游平面媒体宣传力度,提高形象知名度。
二是拓展网络媒体宣传渠道。举办“春游江淮请您来” “网络媒体天柱行”采风采访活动;与知名网站、电商和快手、抖音等媒体平台开展合作,推行“策划+互联网+O2O”营销模式;开通“潜山旅游”官方微信公众号、“潜山文旅”官方抖音号,建成天柱山智慧景区二期工程和天柱山旅游小程序、全域旅游智慧导览系统,更大发挥“一机游潜山”旅游宣传及服务作用,全面拓展网络媒体宣传渠道。
(二)加强营销创新,提高市场竞争力
一是创新营销机制。出台宣传营销奖励措施,制定天柱山景区中长期市场营销政策,构建以天柱山为龙头的“1+N”营销机制;探索天柱山景区区域票务代理机制,优选周边8个省市、34个代理商签订代理协议。
二是创新营销渠道。按照“月月有活动、季季有亮点、全年无淡季”的要求,开展全域旅游进机关、进企业、进学校、进社区、进乡村“五进”活动,采取“线上+线下”模式进行全方位营销推广。
三是创新营销方式。组织各景区、市内各旅游企业积极参加省、安庆市组织的各类宣传促销活动。在上海、常州、南京、杭州、苏州举办全域旅游推介会,进一步融入长三角区域一体化发展。
四是创新营销产品。以全方位视角进行路线设计,推出安徽寻源、地质寻秘、康养寻福、乡村寻美、文化寻踪、戏剧寻根等旅游产品和皖山皖水黄梅戏之旅等精品旅游线路。
(三)开展活动营销,提高产品影响力
常态化开展赏花节、采摘节等“最美乡村在潜山”系列节庆活动,举办中俄•天柱山文化旅游交流、痘姆古陶国际艺术交流等重大活动和国际滑板公开赛、长板速降赛等高端体育赛事。组织“皖人游皖山”“缘份天柱定,牵手天柱山”等活动,举办摄影、软文、抖音大赛,让人留下“潜山印象”。围绕重要时间节点,适时推出系列优惠政策刺激旅游市场,特别是新冠肺炎疫情期间,开展了以“大爱天柱、情系武汉”为主题的天柱山门票10元义售活动,吸引了全国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以及香港、澳门特别行政区爱心人士和网友的关注与支持,累计预售门票52.86万张,天柱山知名度和影响力进一步提高。
二、存在的困难和不足
潜山旅游近些年来有长足的发展,离不开旅游营销管理及从业人员所作的工作和付出的努力,但潜山旅游业发展仍处在爬坡过坎阶段,旅游经济总量与良好的资源禀赋和文化底蕴还不够相称,近期又深受新冠疫情冲击。根据此次调研了解的情况,我市旅游营销工作还存在以下几个方面的困难和不足:
一是旅游主题形象不够突出。虽然进行旅游主题形象宣传口号的征集,但没有明确、清晰的整体定位,缺乏冲击力和“品牌效应”,没有做到耳熟能详、深入人心。
二是整体营销氛围不够浓厚。部门之间、行业之间缺乏合力,“人人都是宣传员、人人都是推销员”营销氛围尚未形成;新媒体、自媒体、互联网运用不够,线上资源有待进一步开发,网络媒体的强大作用还未能得到有效发挥。
三是组合营销策略不够精准。缺乏高质量、高品位的整体旅游营销策划,特色亮点还不够突出;小景区景点宣传营销上单打独斗,追求短期效益;整合营销不够,市场竞争力不强。
四是营销人才机制不够优化。由于体制机制等因素,旅游营销激励约束机制不健全,从业人员缺乏,内生动力不足;部分旅游企业营销策划能力不强,没有专业团队运用传统媒体、新媒体开展细分市场精准营销,旅游市场开拓能力需要加强。
三、几点建议
旅游营销是一个系统工程,必须统筹协调,协同用力,尤其是在常态化疫情防控的新形势下,必须依据宏观政策和旅游业态变化,立足当前,着眼长远,重新调整目标定位,精准、创新地开展旅游营销,更好地推介潜山旅游,才能促进潜山旅游经济健康长远有序发展。
一是精准营销推介,提升形象力。内结实际、外借智力,聘请专业团队制作高水平的潜山旅游整体形象广告宣传片,提炼确定潜山对外形象宣传广告语,整合旅游形象,利用高端融媒体平台、高铁冠名、高端刊物、歌曲、丛书等宣传形式,打造旅游品牌,常态化地营销推介,提升潜山作为综合旅游目的地的知名度、形象度。精准定位客源市场,既要深入挖掘省内市场,更要借助长三角区域一体化发展积极拓展长三角地区市场,并精准推送营销广告。提前谋划潜山高铁时代旅游营销工作,在潜山高铁场站配套布局相关旅游营销广告及服务,在沿线车站量身开展主题宣传推广,扩大影响力,多方吸引、挖掘潜在客源市场。
二是强化市场思维,提升营销力。树立以客户为中心的营销意识,运用市场化思维加强旅游营销工作,创新天柱山营销体制机制,激发市场营销内生动力。加强整体营销策划,有计划地推出特色主导旅游产品及服务,着力解决“卖什么、怎么卖、哪里卖”的问题。大力实施全媒体宣传营销战略,加大旅游微信公众号、微博热搜、抖音等新媒体营销力度,做好“互联网+”文章。通过招、聘、训、调等方式加强营销人才队伍建设,提高旅游营销策划能力。精心策划新冠疫情义售门票购买者后续营销工作,吸引其在近期来潜游览消费,做好新冠义售的后半篇文章。紧跟时代步伐,抓住社会热点,适时运用直播营销、体验营销、网络营销、影视植入、旅游攻略等时下最流行的营销方式,精心策划事件营销、新闻营销,深入推进智慧营销。
三是挖掘旅游资源,提升吸引力。推进人文旅游资源产品化,深化文旅融合,丰富旅游产品内涵。利用常态化疫情防控时期,转危为机,完善旅游公路等基础设施配套,精修内功,提升景区景点品质。聚焦省内旅游市场,联合省内其他优质景点,打造跨县域精品旅游线路,同时有效串联市内旅游景点,积极推进特色乡村旅游、红色文化旅游、民宿等产业发展,进一步做优做美以天柱山为龙头的市内旅游环线。关注学生群体,利用博物馆、文化馆、非遗项目开展研学旅行。抓住即将到来的暑假开展暑期系列营销活动,细分市场、创造需求,开发相对应的旅游产品,提升假期旅游目的地的吸引力。利用生态、康养等独特优势,筹划开展参与度更高、影响力更广的高端大型赛事,开发优质赛事旅游产品及服务。
四是加强统筹整合,提升协同力。深入推进联合宣传营销推广,形成强有力的统筹营销格局,整合地方媒体、平台渠道,形成官媒、草根媒体、自媒体共同发力,部门联合、上下联动、全面参与的营销态势。加大政府支持力度,通过建立与完善旅游企业发展及旅游团队奖励政策、投放消费券等方式加大营销资金投入,刺激消费市场。积极为中小旅行社纾困解难,在旅行社中发展认证市域旅游产品代理商,形成包括市域旅游产品、旅游商品、特色农副产品、文化产品等联合代理机制,推动旅行社渠道化。协调组织市域各景区景点针对疫情防控常态化,健全线上预定、组合打包、打折优惠等营销策略,吸引游客入境游览,共同应对疫情挑战。
(市人大常委会教科文卫工委)
2020年6月

